以前,我也想過,20歲的我,應該已經要有個家庭、養個小孩,
另一半呢,要體貼、對我好,喜歡狗也有計劃養隻大狗,最好長得也不錯,畢竟每天都要看到彼此,
沒有賺很多錢沒關係,我們一起努力打拼,有空的時候就一起去走走、旅行。
現在,20歲早就過了好幾年了,還是一個人、還在讀書,沒有小孩,
另一半呀,沒變的,還是要對我好,工作穩定是他自己本該concern的事,
至今自己似乎已經沒那麼看重成家這回事。
但是,唯一一點,我無法妥協的是,我會希望跟他在一起,我是有所成長的,
否則,就像之前和Sean分享的,
如果和一個只有外貌、但沒有墨水的伴侶在一起,會枯萎。
外貌?我也知道自己斤兩多重,省省吧。
果真,人都是會變的,只是你有沒有發現或願不願意承認罷了。
「我在想,爸不在了,有人陪你走紅地毯嗎?」
『Jim的叔叔會幫忙。』
「......,那我大概幾點到?」
『賓客大約五點到,婚禮五點半開始,大概那個時候。』
其實我覺得很感慨,明明應該是最親密的家人,卻生疏地好像跟其他賓客沒什麼兩樣,
就如同姊姊Kara先前的感受:
You're awfully isolated the way you live.
只是,這時的Ryan已經嘗試著要改變他原先所持的人生哲學,
不再只為獨善其身的怡然自得感到沾沾自喜,而是開始嘗試敞開心胸去接納、去傾聽、去支持。
但是,改變總是困難的,所以他一再地感受到落寞。
I thought I was a part of your life.
You are an escape. You're a break from our normal lives. You're a parenthesis.
親情如此,愛情亦然。
當他開始對他的背包理論感到絲毫動搖,願意全心地張開雙臂去擁抱、在意身旁的那個她,定下來時,
門開的那瞬間,他的所見所聞卻殘酷地告知他錯得多離譜。
工作,也是一樣吶。
當他所設定的里程碑達到後,他願意慢慢地感受何謂一個固定、穩定、溫暖的家,
他的上司卻表示要他繼續飛,他那句:「你要派我飛多久?」
就我讀起來,是道出一絲的酸楚。
﹝For Further Reading﹞
http://www.theupintheairmovie.com/
第二次看Up in the air,我很喜歡這部淹没在Hollywood洪流中的小品電影,
第一次看,覺得Ryan似乎總是踏著堅定的步伐,獨善其身,又似乎極為冷漠,
第二次看,看出Ryan的轉變,看進他的無奈與落寞。
想起,你曾說過要跟我一起看這部電影,
那時因為時間一直沒辦法配合,後來你又開始忙,恰巧朋友一個邀約就去了。
看完電影的電話中,我興奮地告訴你我有多愛這部電影,
為了按捺你語帶不滿的連聲抱怨,我說,不然就再找時間看一次,
等著等著,卻成了現今你我自處的局面,自然也就不可能成行。
Kevin問我有沒有生病,問我現在到底處在什麼狀態,好了沒,
我說,還是偶爾會想起,還是想著要關心,但我什麼都不會做,
因為,I can't make it workable.
就像你曾經說過但卻做不到的,we can try to make it workable,
然後,我總是會在某些時候,想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