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媽媽,我們是怎麼了?為什麼我們會變成這樣?」
『我們的緣份註定淺薄。我的兒子不好當。』
「如果你肯相信我,我一定會達到你的期望的。」
『我相信你,就是因為太相信才註定失望。』

當Sagan以孤傲又畏懼的身影,即將踏上與Peggy相聚的路途上的同時,
身旁只剩一個陪伴,握著她顫抖不穩的右手,她對Sagan說:「Je suis là.」
但即便是有所害怕,她還是不願意見上自己的孩子一面,「Il est où?」

在Little Nicholas之後,接著看Sagan,不同於前一部的包場,整個廳只有Yvonne和我,
Sagan 的人多了點,並且,隻身前往的人,佔了大半。

如同她給自己下的墓誌銘:
「法蘭絲瓦莎岡﹝Françoise Sagan﹞,
1954年僅18歲的她以一本小小的《日安憂鬱》已起全世界騷動,
走完恣意的創作人生,她的辭世,只驚動了她自己。」

恣意、放肆、輕狂、孤傲、離經叛道,大眾給她的評論,她都不在乎,
當身旁最愛的人對她說:「妳這是在自毀。」
她理直氣壯地說:「這是我的自由。」

她說:「我愛的,是我最在乎的人。」
但即便再怎麼深愛,她總以不羈的靈魂去應對,
只是在看似堅強的軀殼下,她還是有著脆弱的片刻。

How enthusiastic, passionate, energetic, self-confident she is.
Her attitude toward her life,or toward herself is so amazing and attractive,
and how many people could live their whole life in her way?
Probably few.

我不認識Sagan,二個小時的電影裡,我用她的眼光來看生活、愛情、親情和名利,
透過Sylvie Testud的詮釋,我看到了Sagan的生命力、活力,以及同時,脆弱、寂寞和恐懼。

多少人,可以活著不在乎他人的眼光與評價?
有,但可能,為數不多。
人總是在有意或無意中,被世俗所羈絆束縛,而痛苦著,
當然,特立獨行的行者,是孤獨的,也總招致許多異樣的眼光,
於是大多數的人,即便痛苦,也多是選擇繼續以大眾所認可的方式過活。

「最困難的是要繼續走下去,但令人吃驚的是,無論如何你都走得下去。」
很多時候,我們總不小心地耽溺在某種令人無法自拔的悲傷情緖裡,
越是掙扎就越是深陷,然後帶著灰色的思維,我們看著這個世界。
事實上,總是會過的,都走得過去的,只是,以哪種途徑或方式,都是自我選擇。


Sagan

﹝For the futher/related reading:
http://cineplex.pixnet.net/blog/post/26508210﹞

第二次,自己隻身坐在電影院,感覺,很自在,似乎再尋常不過了。
上一次,都是去年的「我和我的小鬼們」呢。
當然,我會記得,曾經有個人這麼告訴過我:「I go alone around 70% of the time」,
我說,我總習慣有伴同行,「if u don't mind, perhaps we can go together」

這緣份,似乎和Sagan et son fils一般,很淺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stalgi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