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我的人生發生這種事,
是為了讓我好好學習,讓我成為成熟的人。」
【電影介紹】
蕾貝卡、馬克、妮琪、克蘿伊、小珊是一群住在洛杉磯高級地區的青少年,
他們家境富裕、崇尚名牌,下課後就去夜店狂歡,
他們沒有人生目標,只在乎當下的享樂。
最迷戀時尚名牌的蕾貝卡突發奇想:
我們為什麼不去偷好萊塢明星的家?
她請馬克從網路上查資料,沒想到輕而易舉找到芭黎絲希爾頓的豪宅地址,
再利用八卦網站得知她何時出國不在家,準備好好大幹一筆。
[Adapted from開眼電影: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fbus52132285/]
【迷戀的不只是品牌,而是偶像崇拜】
穿上明星的衣物,戴上偶像的手飾,
環繞在各樣各式的名牌潮流中,彷彿就能揚棄原先的自己,
從平凡人搖身一變,成為那位你崇拜的偶像,或許一部份。
縱使家境優渥,生活不虞匱乏,卻無法忍受生活過於索然無味,
因而藉由毒品酒精竊盜恣意妄為拼湊出他們的人生樣貌。
當心靈被高傲、目中無人的自我膨脹所吞噬,
拜物主義已無法全然地做為一切行為的合理化解釋。
當他們還不加掩飾地將他們的作為訴諸於眾,
還沾沾自喜地接受旁人的無限欣羨,
卻無法預測他們的未來將被這般的價值觀引導到何方。
「這很奇怪,大家喜歡我,是因為我做了不好的事。
這顯示美國社會對鴛鴦大盜有某種病態的迷戀。」
一舉成名天下知,卻透露著全世界的扭曲價值觀,
無論是美名或是惡名,鎂光燈的焦點總是容易成為眾人目光追隨的方向。
【網路世代的便與不便】
網路發達的世代裡,任何資訊都可能未加密地出現在搜尋頁面上,
想一窺誰的私密或不堪或八卦,只需鍵入幾個keywords,
不需多長時間,就能輕易得到所需資訊。
這般的便利無疑挑戰了某些人所重視的個人隱私,
同時卻也滿足了某些人無盡的偷窺慾,
所謂「便利」的命題,實則卻也危害著你我的生活,造成你我的不便利。
然而,現今的我們並沒有過多的選擇權,
當我們習慣於「自拍」、「打卡」、「上傳」這樣的循環、模式,
究竟我們該如何在潛藏的不便利中找尋一絲平衡的寧靜?
【關於電影我想說】
既然是真有其事,導演在電影敘事中雜揉了「當事人」的內心自白,
這樣的呈現形式,也為整部片增添了一絲豐富性,
否則,整部片我只看見拜物主義、偶像崇拜、自我意識膨脹與扭曲價值觀。
當然在片中其實也看見了,家庭教育與青少年犯罪間諷刺連結,
然而或許這並不是本片重點而未加以深刻描繪,
也讓整部片顯得深度不足。
當然,若是單純想看偶像明星的收藏行頭、各式名牌的設計潮流,
倒是可以在片中找到不少的驚嘆。
【Movie Trailer】
Sofia Coppola (Marie Antoinette、Lost in Translation)
USA│90分